初期雨水“顧名思義”就是降雨初期時的雨水,但當天氣持續晴朗一段時間不下雨時,地面上和空中卻有大量塵土,與此同時,空氣中又往往含有大量的微小顆?;蛭⒘坑袡C物質,隨天氣變化形成雨水,尤其是由于持續的降雨或暴雨,此時雨中污染物濃度比較高,水質渾濁。
如果初始雨水直接進入自然承受水,會對水造成非常嚴重的污染,必須放棄初始雨水,可以設置雨水開關裝置,初始雨水進入雨水儲存池,輕污染雨水進入預處理懸浮物、固體顆粒雜質,可直接進入自然承受水,有效保護我們的自然水環境。
1、下凹式綠地集水
下凹式綠地集水通過草溝等形式收集場地中的徑流雨水,當雨水流過地表淺溝,污染物在過濾、滲透吸收及生物降解的聯合作用下被去除,植被也降低了雨水流速,使顆粒物得到沉淀,達到控制雨水徑流目的。
2、地面滲透集水
用磚砌筑、混凝土澆筑或填礫填滿雨水,將雨水逐漸從井中滲入,一般用于建筑頂管雨水,(雨水井)進入溝系統,在普通溝渠中填滿礫石,收集雨水迅速下滲,可除去90%SS、60%TP、TN、90%大腸菌,其目的是將雨水回灌地下,補充涵養地下水源,改善生態環境,減輕地面沉降,減少水澇等。
3、采取工程措施鋪設透水多孔材料
結合城市建設,用多孔材料代替硬化道路,鋪設大量滲透材料,增加滲透,減少徑流。雨水通過多孔鋪砌材料入滲到表層土壤或儲水池并逐步下滲。
采用下滲處理可以去除80%SS、60%TP、80%TN及重金屬,可降低80%徑流量,透水磚的透水材料有植草混凝土、多孔混凝土砌塊等。
4、雨花園式
雨水花園是由天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淺凹綠地,用于匯合和吸收從屋頂或地面上的雨水,利用植物、沙土的結合作用凈化雨水,然后逐漸滲透到土壤中,以涵養地下水,或供景觀用水、廁所等城市用水。
系統可使雨水滯留下滲,從而補充地下水,減少暴雨地表徑流的洪峰,也可以通過吸附、降解、離子交換和揮發等過程減少污染,是一種生態、可持續的雨洪利用設施。一般構造:從里到外一般有礫石層、沙層、植壤層、覆蓋層和儲水層,并有一個穿孔管道來收集雨水,溢流管以排除超過設計蓄水的水。
雨水花園主要由五部分組成,自上而下依次是:蓄水層、樹皮覆蓋層、種植土層、人工填料層和礫石層。并可在填料層與礫石層之間鋪設一層砂土或土工織物。
1)蓄水層為暴雨提供暫時的儲存空間。使部分沉淀物在此層沉淀。其高度根據周邊地形和當地降雨特性等目素而定。一般多為100~250mm。
2)樹皮覆蓋層在雨水花園中起到很大作用,它能保持土壤濕度,避免表層土壤板結,導致透氣性下降。在樹皮-土壤界面營造了一個微生物環境,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長和有機物的降解。也有幫助防止雨水流失的能力。其較大深度一般為75mm。
3)植被及種植土層有較好的
濾網和吸附作用,種植土為植物根系的吸附以及微生物降解碳氫化臺物、金屬離子、營養物質等污染物提供了良好的場所。種植土層的厚度取決于所選植物的類型。使用草本植物時,一般厚度約為250mm。種植在雨水花園的植物應該是多年生的。能短期內抵抗積水。
4)人工填料層多選用滲透性較強的天然或人工材料。它的厚度取決于當地的降雨量特征,雨水花園的使用面積等等,一般在0.5-1.2米之間。
5)礫石層由直徑不超過50mm的礫石組成,厚度約200~300mm。
5、植物的選擇原則雨水花園
因其利用植物來滯留、吸納雨水得名,設計好雨水花園,對植物的選擇至關重要。選種時,要考慮耐冷、光照、耐濕、土壤類型等因素,主要有以下幾條原則:
1)盡量選擇鄉土植物,若必須使用外來種,也要經過長期培育。
馴化的植物物種。地方植物對環境適應性強,成景快,管理粗放;
2)選擇有完整根系的植物。植物的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的重要組成部分,也是植物生存的保證。根的完整使植物在新的土壤里更快地生根、茁壯;
3)采用耐短時水浸(48h以下)的耐旱植物。這樣的植物環境適應性強,可以更好地發揮其作用;
4)多利用香花植物。芳香植物有助于吸引蜜蜂、蝴蝶等昆蟲,創造更加良好的景觀效果。
免責申明: 部分文字與圖片來源于網絡,僅供參考。若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,請聯系我們刪除
雨水收集系統設計、開發、生產、安裝、指導為一體化的廠家
咨詢電話:13619677053或
加微信一對一服務